elena

相較於導演林靖傑導演的前部作品《最遙遠的距離》,《愛琳娜》走向了相當不同的風格,故事更加得踏實之外,也更有一種接近平民觀眾的企圖,畢竟《愛琳娜》說的不僅是一個女孩如何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俠女的故事,他描述的更是勞工階級在面對資產階級時所表露出的愛恨情仇。

在想該怎麼替《愛琳娜》下一個短標的時候,我一直想到《蜂蜜之夏》上映的時候,電影發行公司擷取賈樟柯評語的短標,那就是「我喜歡片中的駱駝」,當時看到這句短標的時候,想說這到底是在說三小,however,我還是被這個短標給深深吸引了,立馬跑去電影院裏面看看這隻駱駝到底是有多討人喜歡。所以如果要為《愛琳娜》也下一個短標的話,我像那大概就是:「我喜歡片中的火雞」。

在影片當中,火雞幾乎可以說是陳愛琳的家人一般,總是不經意地穿插在劇中人物的對話之中,火雞既懷舊(作為父親與其童年記憶的連結),製造對比(資產階級對比勞工階級,和陳愛琳一家對比火雞,且陳愛琳一開場便踩到火雞屎以及她對於火雞的恐懼都暗示了她對於勞工階級的難以適應與抗拒),又這麼地幽默與諷刺(作為劇中人物對話突如其來的罐頭笑聲或者罐頭回聲,一方面增添了戲劇效果,另方面似乎也暗喻著勞工階級的易於操弄),而且肉還這麼好吃,是不是看得都想買一隻回家養了呢?作為影片中沒有台詞的主角,我覺得這群火雞實在都可以拿最佳演員了。從單單一群火雞便能夠在電影裡呈現出這麼多種不同的指涉,由此便可看出導演對於電影的用心。而且導演的創意還不僅於此。

火雞

導演在影片當中,使用了很多象徵資方的標記,例如小提琴、咖啡店、紅酒、遊船...等等來對比出陳愛琳一家的勞工形象,然而有趣的是在故事當中,除了莫子儀飾演的Kevin之外,並沒有其他具體的資產階級形象人物出現,而甚至連莫子儀本身其實也都帶著黑道的色彩,多了一分草根味,而並非一般典型形象中的優雅大老闆,充其量,莫子儀的腳色更像是個土豪。這些標記的出現似乎並未為影像帶來“高級”的質感,反而更像是一種故作姿態的模仿,主角們作態地喝著紅酒,嘗試一邊喝咖啡一邊想像自己是喝著英國下午茶的法國貴族,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小提琴老師可能連房租都付不出來,當這些固有對於資產階級的想像已經與現實的資產階級形象失連的情況下,整部電影的資方標記可以說是故事中的勞工階級腳色和土豪所共同想像創造出來的,而並非真實的情況,也因此劇中人物們對心目中有資階級的模仿,反而呈現出了勞工階級的一種荒謬和悲劇性,就像是一種追求不到的愛人,像是愛琳娜對Kevin的愛。

此外,導演設計讓愛琳的父親、大哥和阿姨與俊明坐在俊明的計程車裡聽愛琳父親講廖添丁廣播劇的場景,也令人感到十分溫馨,計程車在此變身為一部最先進的時光機器,而這正是我們小老百姓們所能做得最美的一場懷舊的夢。同樣令人驚喜而有力的場景還有父親的情婦拿著細棍鞭打怪手的場景,尤其坐在挖土機裡的司機也是勞工階級,因此兩者之間的角力更加顯得荒謬詼諧又無助哀傷。

除了這許多的暗示或指涉的標記之外,我覺得《愛琳娜》中感情最為扎實的一幕便是在愛琳一家人在醫院裡著急地想幫父親轉院時,愛琳看著大哥打電話給Kevin的小弟,要小弟請Kevin幫忙「橋」一下。這一幕可說是整部電影的一個重要轉折,不僅正式宣告愛琳的夢碎,也引發出愛琳成為俠女的契機,而在這短短的一幕裡面,愛琳的背影以及她含淚漣漣的臉上,甚至濃縮了勞工階級在有錢人的面前,那種愛得不由自主,卻又恨得毫無尊嚴的強烈情感。

violin

雖然《愛琳娜》的故事與《最遙遠的距離》如此不同,卻似乎還是可以窺見導演的一些創作偏好,也就是多元的腳色設定和支線故事,然而這方面的企圖似乎並未為《愛琳娜》帶來更多的內涵,反而可能還稍微削弱了原本能夠單刀直入感動人心的力道。像是電影以愛琳娜做為名稱,甚至在片中直接說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然而這樣的一個似乎相當重要的典故卻似乎無法與故事的核心相呼應,而父親與日本友人的那段故事,雖然有其對照效果,卻也因為太過跳躍而稍嫌瑣碎。其他像是俊明過去的警察身分和女兒,也都未能在故事中得到更好的發揮及關連,實在是有點可惜了。但這似乎是台灣電影在走向商業敘事風格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的問題,也就是導演偏好許多小巧的情節來製造觀眾的驚喜,卻在面對主要劇情的時候,未能給予足夠的細節和重量讓觀眾隨之起伏,反而容易讓人看出敗筆。對照於前陣子上映的法國喜劇《貝禮一家》,其實故事背景也有些許相似,然而故事進行卻非常直接而流暢,以至於即便是看頭就猜得到尾的簡單故事,卻仍然能帶給許多人感動,相較之下,《愛琳娜》在故事的內涵上絕對不會輸給《貝禮一家》,卻因為在重要情節的鋪陳上稍有失衡,反而使得情感的渲染上力有未逮,實在有點可惜。

此外,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陳愛琳的轉變不夠明確,即便在前面的場景當中在在暗示了勞工階級所受到的壓迫,但在實際的劇情上面,卻較難直接看到陳愛琳對於這些議題的關注,如果從愛琳幫新住民小孩所取得綽號「歐巴馬」來看,甚至會讓人眉頭一皺,當然勞工朋友對自身的問題很可能都自顧不暇了,還要求她們使用「政治正確」的語言實在有點無謂,而且甚至有種偽善的嫌疑,然而愛琳對這些勞工階級問題的不自覺對照她日後以小提琴女俠之姿所現身的各種勞工抗爭場景,顯然還有段故事該說明而未說明。在故事的安排之中,愛琳成為小提琴女俠的目標確立似乎是從愛琳在捷運上逗小孩開心,然後對俊明說出要替父親「扳回一城」這兩個地方來呈現的,然而我覺得影片中並未給予這兩個情節足夠的份量來描述發生在愛琳身上的關鍵轉變,而且這樣一個關鍵性的轉變,應該是電影後半段要能夠激勵人心的重點情節,實在應該花多一點的鏡頭來描述,而且甚至應該以更直接、更連續性的方式鋪呈。 

然而不管怎麼說,《愛琳娜》不僅在敘事上有著商業片的幽默和感人的元素,還具有批判和關懷的高度,這都讓《愛琳娜》成為今年的必看台片。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莊凱勛和黃鐙輝在電影中令人驚喜的自然演出,值得令人關注。所以如果這個周末當你想看侏儸紀公園,卻發現場場爆滿買不到票的時候,不如就給《愛琳娜》一個機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