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

衝著是陳湘琪主演的電影,原本還沒上映的時候就一直很期待,沒想到上映的時間超短,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還好因為得了金馬獎,誠品又播了兩個場次,今天才有機會去看。其實對台灣新導演的電影常常都抱著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常要擔心會踩到雷或是看到不忍心看的敗筆,還好才沒幾幕,片名剛打上去的時候,我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因為那個構圖相當漂亮,又很能夠帶出主題,看得出來應該是個精心打造的作品。

故事大概是說一個中年女子面臨丈夫出走,女兒疏離,一邊照顧住院的婆婆還被裁員,然後回到家還要獨自面對更年期的一個狀態,英文的片名是exit,其實更能明確地指出電影的主題,也就是圍繞在女性情慾及其出口的各種發想。導演用了很多意象,譬如鐵窗上的鐵花裝飾,玻璃杯上的碎花圖案還有小玲(陳湘琪的腳色)所穿的衣服上幾乎也都是碎花圖案,  都很一致地暗示小玲的情慾只能被拿來當作裝飾品,而無法成為情慾本身,這些具有花朵形象的圖案被固定在鐵窗,杯子和衣服上作為各種功能性用品的裝飾,但卻從然無法單獨地存在,彷彿沒有了功能,裝飾也就變得徒勞而不得體。導演安排小玲的工作是裁縫也是一個不錯的設定,尤其是裁縫機機械性的馬達聲還有撞針的聲音,不只為整部電影增加了神經質的氣氛,還常常以畫外音出現,常常讓人聯想到摩托車的引擎聲,可是這個不斷運轉的機器從來無法使人前進,而只是一針一針不斷用力地無法停止地偏執地在同樣一個地方,不斷地鑽,不停地撞擊。

另外,導演錢翔在場地地選擇上應該也花了一番功夫,高雄這棟國宅的尤其架構十分有趣,具有重複、對稱又穿透的特性,而片名出現的場景就在這棟國宅裡,小玲在頂樓曬床單,兩旁的國宅建築將小玲和床單限制在景中央,太陽下床單被風吹的搖曳起來,隱隱約約地透出後面的建築物,我尤其喜歡床單被風吹起的感覺,在陽剛的建築裡,搖擺的床單既東方又女性,一撩起來又見後方的建築,真的相當扼要,雖然說起來不是特別新鮮的場景,但放在對的地方,還是很簡單有力又漂亮。

除了構圖很認真之外,導演在剪接還有聲音方面也都有蠻多巧思的,尤其是幾幕透過聲音連戲的剪接,利用場景變換的方式賦予同樣的聲音不同的意義和想像,讓整齣戲在對白很少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乘載很多的情緒轉折。我特別喜歡的一幕是小玲一邊在看國標舞的教學錄影帶時,聽到隔牆傳來的女生呻吟聲,小玲為了能聽清楚,就把電視關掉,此時電影的音樂也跟著停止,觀眾這時候才驚覺原來剛剛聽到的不是電影配樂,而是教學錄影帶的聲音,這樣的安排我覺得很有趣,尤其在往後幾幕如果出現錄影帶的畫面,那麼同樣的旋律就還會再加上白噪音讓觀眾能夠辨認出這是錄影帶的聲音,也就是說這應該是導演有意打亂觀眾進入這個虛擬故事的節奏,而讓小玲突然之間好像與觀眾是在同一個地位上(因為小玲竟然能夠掌握不應該屬於劇中人物能夠控制的電影配樂),而這個安排在此情節上,不僅呼應了情慾主體性的主題,而且相當自然。

至於小玲後來跟男病患的情慾出口,不知道是受到什麼暗示,導致於男病人一出場的時候,好像就讓人預知到最後會到這一步,所以就比較沒有驚喜,而且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不過針對電影的主題,最後小玲是將口罩遮住了男病患的眼睛,倒是一個蠻有意思的安排。而最終小玲被壞掉的門困在家裡,聽著垃圾車遠走,瘋狂的撞開門的這幾分鐘,也大概就是陳湘琪能夠得獎的關鍵吧~ 只能說真的是個層次分明又令人屏息的表演,確實是很有得獎的資格阿!而最終將門撞開而摔出門外的場景,推開了故障的門,卻又看見更多更多的門,實在也相當淒涼。

總得來說,整部電影的主題其實稍嫌老梗,同樣的主題實在被發揮過太多次了,所以就這個年代這個劇情來說實在有點太保守了(讓人不禁也想到當年楊貴媚主演的月光下我記得,當年就可以做到那樣的程度,回光奏鳴曲卻相對還更保守...),而且不僅是題材上的保守,也可能因為導演是初次執導,怕無法掌握而不敢將情節向外發展,導致劇情也偏向單純,雖然小玲的腳色相當壓抑,找無出口,因此刻意減少電影中的對白,然而也因此少了一些可以發揮的空間。從這部片可以看出導演有很多對於影像還聲音素材上的巧思,可是真要說起來還是格局稍微小了點。而且選了陳湘琪當主角,本身就很容易讓人想到蔡明亮了,結果導演的手法跟主題又跟蔡明亮有相當程度的重疊,也難免被人拿來比較,也就更容易看出匠氣的感覺,這大概是台灣這代導演們特別困難的地方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湘琪 迴光奏鳴曲
    全站熱搜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