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的愛》作為蔡康永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總覺得少了點驚喜,但是考慮到這是在《康熙來了》結束之後的一個代表作,也就比較能理解與釋懷了。不出所料地,電影裡塞滿了各種能夠讓小S發揮的橋段,甚至也讓《康熙來了》中常的來賓們軋上一腳,只是電影中這些眾人耍寶的畫面雖然令人懷念,卻稍嫌繁雜而刻意,讓人反射性地張開了嘴,卻笑不太出來。要是能夠捨去這些為了滿足觀眾而加入橋段,或許就能讓小S與男友的感情戲和與姐姐之間的對手戲,有更多的發揮與厚度,也就不至於流於馬不停蹄的樣板情緒變換戲碼。
目前分類:臺灣電影 (13)
- Jun 02 Fri 2017 17:12
《吃吃的愛》蔡康永的中國夢
- May 27 Sat 2017 11:58
《台北物語》台北的現代性荒謬寓言
《台北物語》講的是一個現代性台北的寓言,在台北這個被現代性淹沒、進化迅速的城市裡,有情慾、有利益關係、政商勾結、公平正義,這些你熟悉不過的議題,都被放在《台北物語》裡。導演絕對不是毫無自覺的在拍一部空洞的作品,電影有導演對社會的關懷,對公平正義的態度,這不是某些人說什麼「這種爛電影騙誰」就可以抹滅《台北物語》帶來的深刻啟示!
- Apr 09 Sun 2017 13:51
《目擊者》臺灣商業電影新里程碑
就在臺灣一直想拍類型片,卻又一直左支右絀、捉襟見肘的時候,我們終於等到了程偉豪,等到了《目擊者》,等到了一部我們不需要再以"台灣製"的標準,就能大方說出好看的電影。導演程偉豪在處理這類懸疑驚悚電影的節奏感絕佳,更難得在於別出心裁的鏡頭設計,同時利用各種與車輛有關的場景製造出完整的視覺主題,車輛本身不僅提供了一個與外界區隔的空間,更有其視覺上的限制(不論從車外看進車內、或從車內看出車外的觀看上的遮蔽),正呼應著在電影裡,每個人都只看見一部分真相的懸疑感。
- Feb 06 Mon 2017 14:33
《52赫茲,我愛你》成是主角群美妙歌喉,敗也主角群的爛演技
魏德聖的《52赫茲,我愛你》是國片鮮少的音樂電影,然後大概是《海角七號》的好成績讓導演覺得他在音樂置入這一塊頗有信心?當然,開展多元類型的精神,滿值得敬佩,且說實話,作為臺灣電影最賣座的導演,電影的場景設計、歌曲編制、取景畫面等,也都算是在水準線上(但沒有超過太多就是惹),只可惜,《52赫茲》被一群主要演員的淺薄演技給毀了。
- Dec 15 Thu 2016 15:14
《一路順風》與《再見瓦城》2016金馬獎最重要的臺灣電影
- Mar 07 Mon 2016 17:00
《我們的那時此刻》跟爸媽一起進戲院吧!
上禮拜看了楊力州導演的新作《我們的那時此刻》首映,大概是因為之前就先看了李幼鸚鵡鵪鶉大師的評論,算是先打了預防針,所以整場看下來,我其實還蠻喜歡的,不過就像是李大師說的,這樣一部總括台灣電影五十年的紀錄片,會有些許須疏漏實在難免,所以也不好苛責,但是畢竟大家對於電影都有太多想講的想看的,所以一邊看著一邊實在難免會想著為什麼說了這個沒說那個,而且有些不重要的還說了三次…,然後忍不住覺得有點可惜。就像是蔡明亮的篇幅怎麼可以這麼這麼少!?唯一出現蔡導的畫面竟然是輸給《爸媽不在家》的最佳影片入圍畫面…明明人家當年還是以《郊遊》得到了最佳導演啊,更何況蔡明亮與金馬獎之間的糾葛實在也是個很可以討論的議題,結果一句都沒有提,讓人忍不住想說兩個人是有嫌隙膩?不過後來聽說是蔡明亮拒絕了訪談,而且楊導也覺得很遺憾,所以只好原諒楊導了。
- Nov 12 Thu 2015 15:45
《太陽的孩子》難用簡單的「支持國片」四個字來支持
- Jun 08 Mon 2015 16:13
《愛琳娜》我喜歡片中的火雞
相較於導演林靖傑導演的前部作品《最遙遠的距離》,《愛琳娜》走向了相當不同的風格,故事更加得踏實之外,也更有一種接近平民觀眾的企圖,畢竟《愛琳娜》說的不僅是一個女孩如何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俠女的故事,他描述的更是勞工階級在面對資產階級時所表露出的愛恨情仇。
- Mar 18 Wed 2015 22:54
《迴光奏鳴曲》慢了半拍的女性啟蒙
衝著是陳湘琪主演的電影,原本還沒上映的時候就一直很期待,沒想到上映的時間超短,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還好因為得了金馬獎,誠品又播了兩個場次,今天才有機會去看。其實對台灣新導演的電影常常都抱著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常要擔心會踩到雷或是看到不忍心看的敗筆,還好才沒幾幕,片名剛打上去的時候,我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因為那個構圖相當漂亮,又很能夠帶出主題,看得出來應該是個精心打造的作品。
- Jan 11 Sun 2015 16:08
《郊遊》到人世間一遊
記得第一次看蔡明亮的電影是在學校圖書館的視聽館看的,好像是看了《洞》吧?那時候大概是大三,我還自溺在自己的無法成真的暗戀當中,一邊不知道該拿自己的孤獨怎麼辦的那種陰影裡,剛好就在那個時候,我拿了蔡明亮的DVD,用那個跟筆電螢幕差不多大小的電視機看他令人作如針氈的長鏡頭。現在想起來,要不是我剛好處在那樣的心情裡,不是剛好也在大雨的日子,不是挑了《洞》這部把愛說得又寂寞又有希望的作品,那也許我就跟蔡明亮錯過了。後來又看了《河流》,然後看著陸弈靜拿著枕頭想著亡夫自瀆的畫面,她絕望又渴求的樣子讓我十分震撼,突然之間就覺得自己的寂寞好像也被蔡明亮給安慰了似的,就在那瞬間,讓我突然發現可以有一種新的眼光來看世界,也因此我後來總是對蔡明亮抱著一種特別的心情,因為在某些程度上來說,他我啟發了我對於人生的一種態度,雖然不一定是他會認同的,但畢竟啟發自他。後來有一次台大電影節的時候,蔡明亮來台大演講,我很開心的去了,然後發現導演真的是怨念有夠深的,整場演講幾乎就是一直在說台灣的電影環境和觀眾素質很差,讓我覺得他實在有點囉嗦,跟電影的感覺有點不一樣;不過台灣確實是虧待了他,但只能說台灣一向不知道如何對待有貢獻的藝術創作者吧。
- Jan 10 Sat 2015 16:10
《郊遊》靜靜地,穿透著我們每一個人
《郊遊》,是非常「台灣」的電影,但不是《看見台灣》那種台灣。《郊遊》裡的台灣不美,醜醜的,斷壁殘垣,但那非常真實,逼迫你不得不去面對。《郊遊》也是家、以及生死一命的一幅畫──或一趟「郊遊」。本文主要是紀錄自己在觀影後對文本的解讀、思考以及論述的過程。
- Aug 29 Fri 2014 16:02
《冰毒》趙德胤精彩作品
《冰毒》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不過這種有趣不是「Under the Skin」那種很超現實、天馬行空的有趣,這裡的有趣來自(禁忌行為)題材、來自我們不熟悉的地理環境,但很多地方又與我們有一些連結,比如會聽到國語流行歌,或嘲諷中國的語言,是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那種有趣。
- Apr 13 Sat 2013 16:15
《明天記得愛上我》耀眼奪目
有些電影在燈亮後,你會壓抑不住地掉眼淚,像是《愛慕》;有些電影在看完後你會不住地想與身邊的人討論、或急切的找些什麼資料來看看某一幕令你震撼的場景到底訴說什麼,像是《鬼店》、《穆荷蘭大道》。當然也有一些電影看完後你會癱坐在椅子上感到難過,雖然電影拼了命的在搞笑,但笑完之後卻什麼都不留下,像是《變身》、更像是《大尾鱸鰻》。然而,卻也有這樣的一部電影,細膩地堆疊劇中每一個角色的情感,不慍不火地說一個生命裡微小卻重大的故事,你會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自然地跟著劇中人物大笑、傷心;更重要的,你會知道:台灣電影還有這樣的導演在腳踏實地地努力著,像是《女朋友。男朋友》,還有《明天記得愛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