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oster 

《三夜四天五點鐘》是日本導演三澤拓哉的首部作品,故事發展的地點選在導演的家鄉--茅崎。有趣的是,影片的主要拍攝地點--茅崎館--也正是當年大師小津安二郎創作《晚春》、《麥秋》和《東京物語》的據點,讓人無法不將這部電影與小津的作品相比較(畢竟導演都已經刻意地將此間關係透過劇中人物說出來了)。首部作品就具有這麼濃厚的致敬意味對於新導演來說是相當有挑戰性的,畢竟一不小心就可能相形失色又或是無法逃脫而讓人看出乏力之處,然而這部乍看對大師致敬的作品,卻能夠脫出於懷舊氣息而提出新的扣問,讓人不禁佩服這位新導演的從容自在,也讓我對於導演之後的作品抱以期待。

《三夜四天五點鐘》的故事並不複雜,主要是老旅館茅崎館的長女Risa要結婚了,而她的前同事,嚴謹的Karin和鬆散的Maki,特地來參加她的婚宴順便度假散心,而電影就聚焦在這四天三夜的假期,讓觀眾目睹了旅館裡的人物如何散發強烈的費洛蒙,彼此相吸又相爭的故事。

  house   

影片的運鏡乾淨俐落,構圖的比例也都相當漂亮,偶爾帶有小津風格的詩意空場,搭配著茅崎的純樸風景,彷彿也給觀眾一種舒服度假的感覺,然而實際發生在茅崎館裡的故事卻毫不悠閒,反倒是相當現代都會式的愛情,甚至偶爾出現的爵士配樂,還讓人想起伍迪艾倫電影裡那些為愛情所犯下或承受的精緻的罪。然而即便影片行進的節奏穩健,人物的形象也堪稱鮮明立體,但真要說起來,這些腳色和情節也實在並非過去的愛情通俗劇所未見,因此或許《三夜四天五點鐘》令人玩味之處還是在於與小津電影裡的舊時社會相對照,而當Haru在海邊對Maki解釋道"考古與拼圖的不同在於,在你還沒有完成拼湊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拼湊出什麼東西"的時候,或許也就暗示著導演嘗試從小津遺跡裡拼湊創作的意圖。

於是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形象古典完美,為了家族事業放棄自己工作的Risa,這個凡事不動怒,笑容帶有堅毅的大女孩,在前同事的眼中也同樣是個工作能力強做菜又好吃,內外兼修的滿分女人。而這個帶著舊時形象的Risa或許正可以看做是導演拼湊創作的起點。呼應Haru所說的考古拼湊過程,由於過去的真實樣貌是未知的而被拼湊再現的,因此我們似乎也可以在影片中發現這種刻意與過去價值斷裂的安排。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家庭的消失。有別於小津電影裡無法不被看見的核心家庭價值,《三夜四天五點鐘》中卻幾乎看不見任何家庭的影子,茅崎館雖然是Risa繼承父母而來,然而Risa的父母卻在影片裡幾近缺席,在這樣具有傳承意味的歷史建築裡頭,長輩的缺席顯得特別刻意,甚至連在Risa與母親僅有的電話對談中,我們也聽不到母親的聲音。Risa雖然即將成婚,卻又在婚宴前夕與客人教授打得火熱。客人教授應是有有婦之夫,對於Karin明顯的獻身卻也不置可否。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幾乎看不見傳統家庭對於其家庭成員的任何羈絆。

同樣的,過去具有責任感而嘗試著掌控全局(雖然未必有能力)的男人形象在影片中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溫和謙遜又從不抬頭正眼看鏡頭的教授,總是處於被動又少女情懷總是詩一般的Haru,身材細瘦又無所事事冷眼旁觀的Risa兄弟,又或是態度輕浮戲分趴數超低的新郎倌,總之,是一個草食男的大集合,面對女人們的攻勢,他們完全被動。少了家庭的羈絆和男性的權威,也就不難想像電影裡的女人們在面對情慾的時候,會有如何與過去不同的形象。甫登場便出手的Maki,理所當然地挑上了年紀比她小的鮮肉Haru,以姊弟戀的小禁忌挑起了老旅館裡愛情戲碼的開端,接著是為人嚴謹、事業心重的Karin遇上了當年的專題教授,不甘示弱地要追求師生戀外加應該是婚外情的感官刺激,最後是這組情慾拼圖的起點,Risa,也沒有辜負我們期望地開始主導自己的情欲,在婚宴前夕勾搭上了她想要(而且她朋友也想要)的男人。

smile    

然而拼圖尚未完成,這樣的情慾解放,並沒有為各人帶來幸福與滿足,相反地,原本以為只是玩玩而已不會傷害到人的Maki在看到向Haru告白失敗而傷心流淚的小女孩之後,似乎也無法繼續這麼無所謂地賴著臉生活下去;在看見好友Risa與自己喜歡的教授偷歡後,Karin也開始對於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感到迷惘甚至酒醉輕生。而在婚宴上,當我們再次看到Risa那個滿足的笑容的時候,我們也不再確定那是不是我們之前看過的同一個表情了。一個從舊時代出土的形象,最後卻拼湊出了顛覆過去的模糊面貌。

於是乎,在片末當學生們嘗試用風箏拼出夏威夷的祝福話語時,我們看到畫面裡風箏在天上飛散,原本好意的祝福在空中卻顯得零零落落,甚至看不出是什麼字了,而好不容易笑開的Karin和Maki兩人,在看到風箏之後,似乎也變了表情,彷彿看見自己原本要給Risa的單純祝福也變了樣,至此導演讓我們看見當人們在拋開過去,獨力拼湊自我時,所面臨到的無助與迷惘;然而鏡頭一轉,又看到了Haru和才剛跟Haru告白失敗的女孩,兩人認真放風箏的清純模樣,似乎給了我們一點希望,像是導演在提醒我們,故事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沒拚完呢。

kite

作為導演的首部作品,這個未完待續似的結尾或許可以算是一記漂亮的起手勢,而隱約地指出導演日後可能的創作主題。而利用小津與故事主題的呼應,不僅增加了觀眾觀影的樂趣,也擴大了這個通俗的文本讓人可以穿鑿附會的空間。不過,即使在文本的對稱結構和互文上可以看得出導演的用心,但在運鏡和形式上,似乎還不太能看出明顯的風格或嘗試,而且未來若是沒有了小津所賦予的想像空間,導演又將如何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呢?讓人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