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劇情片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hq720.jpg

《海上焰火》有很明確的作者意圖,然而這個意圖的目標卻是不讓作者現身/聲,同時試著讓「被紀錄者」來主導紀錄片的內容。在看這部沒有旁白和引言的紀錄片的時候,偶有那麼一瞬間我誤以為自己在看一部劇情片而非紀錄片,這樣的一種形式有時候讓被記錄者處於一種更為主動的位置(因為觸發了被記錄者的發言與動作的提問或指示被省去了),有時候則讓被記錄者處於一種更為被動的位置(因為導演的隱身讓觀眾覺得這些被記錄者對這些拍攝更加無所防備),以至於當被拍攝的難民直視著鏡頭,彷彿也同時在觀察著觀眾的時候,那種不自在的感覺又更甚於在一般紀錄片或劇情片裡被回看的感覺,也當然是在那樣的一個情境裡,你忍不住會問自己是在用什麼眼光在看他,我憑什麼這樣看他。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913051820383_TCDDD_1200x0.jpeg

原本期待官場現形記能夠荒謬諷刺得快、狠、準,但大概真是氣味不合,整場電影越看越不耐。前頭堆疊雖快卻難謂新鮮細緻,後頭似乎有了準頭,卻又像怕人聽不出主旋律似的,無限反覆、不見新局。要說狠那也只能說真是狠不過國家審查,千錯萬錯都是官員揣摩上意的錯,領導這麼善解民心,怎麼會這般不講理呢?領導最棒了,習近平最棒了,蔣經國最棒了,獨裁者的善意總是讓人想不感受到都難。當然這也是馮小剛厲害的地方,面對官方審查可有開脫之詞,面對坊間評論又能說是一種諷刺,兩邊討好,真是圓中有方方中有圓。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jpg

《HIGH-RISE 摩天樓》在臺灣的宣傳,彷彿只有Tom Hiddleston一人獨演,原本的英文海報上還有電影裡的其他人物,但臺灣版的海報全都拿掉了,就放著大大的洛基西裝照,大概也沒幾個人知道這是哪個導演的作品,反正主打洛基的肉體就好啦,也確實,觀眾買單,英國大導演Ben Wheatley大概沒想到他這部不怎麼樣的作品竟然可以在臺灣小有成績。

文章標籤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W-Poster-27x39.jpg

連假在家看了一部泰國電影「MAY WHO(電擊少女/電力女孩」,原本只是想看個輕鬆校園YA片plus有不錯顏值的青春肉體隨意挑的。主要的劇情就是女主角只要一緊張,身體就會放電,於是她沒辦法和喜歡的人有肢體上的接觸;男主角則是一個很愛畫畫不會被注意把自己歸類為loser的小可愛。電影將男主角的漫畫作為動畫,與現實劇情相輔,重點是動畫製作頗具水準,不會令人出戲,還讓YA片主角們的青春想像成為一段段有趣的繽紛卡通。而泰國片更開放、更直接、更無所顧忌(多元性別多元性向)的劇情,不僅增添許多「不作做」的笑梗,那種青春活力更是《我的少女時代》所缺乏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少女時代,也都曾有過校園生活,但如何在這個時空中找到一個特別的設定,如這部電影裡頭會產生電力的女主角、或是《EASY A》裡頭那個無懼流言的小BB,這樣的校園YA片才有趣好玩嘛~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rdman_poster

剛看完《鳥人》的人大概都會有一個感想,就是這一鏡到底怎麼辦到的,也太強了吧!其實以前對於一鏡到底這件事情似乎並沒有特別在意,能夠會這樣附庸風雅地跟著稱讚幾句,大概也是看到了之前Alfonso的《地心引力》被震懾到了,然後回頭去看像《人類之子》那樣強到誇張的片子之後才開始的。說起來雖然鳥人的鏡頭更長更久,但相較之下場面調度還是沒有人類之子那麼複雜到令人咋舌,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點不必要而堪稱炫技,不過我覺得一鏡到底這樣的技法在鳥人的故事題材上,確實發揮了相當的作用。就像歐容當年在《八美圖》中利用一鏡到底的技巧展現舞台劇的特性,《鳥人》會採取這樣的作法並不難理解,尤其這樣的鏡頭下,缺少了觀眾習慣的好萊塢定位鏡頭,導致觀眾對於劇場空間有一種探索的感覺,譬如對於主角的更衣間,觀眾是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看出整個房間的隔間,也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看出腳色的掙扎。為了讓演員的走位能夠與一鏡到底的鏡頭更加配合,主角的更衣間也設計成有兩個門,使得雷根的更衣室也像是舞台一樣,讓演員從左右兩側上上下下,暗示著雷根即便在更衣室裡,也還是在舞台上。不過大概是為了能在不經過剪接的情況下維持劇情的節奏還有劇中人物的緊繃情緒,導演刻意讓演員們提高說話的速度,導致有些對白實在講得有點太快,讓我有點看來不及,一直到接近中場總算有個天色變換的鏡頭我才有時間發出讚嘆。

文章標籤

布萊梅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